蘋果上週出人意料地推出搭載 A16 晶片的入門級 iPad,這款平價新品不僅維持 $349 的親民價格,更可能成為首款採用美國製造晶片的蘋果產品。背後的秘密武器?一顆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的 A16 晶片,不僅展現供應鏈的驚人彈性,還可能巧妙規避潛在的關稅風險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讓我們一探究竟!

美國製造的 A16 晶片
蘋果的晶片代工夥伴台積電去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 Fab 21 工廠啟動 4 奈米製程生產,首批產品正是 A16 晶片。雖然這裡的良率還比不上台灣工廠,但已穩定起步,並預計在 2025 年上半年大幅提升產能。當時業界還猜測這些晶片會用在哪款產品,如今答案揭曉:第 11 代 iPad。由於這款 iPad 無意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,對晶片效能的需求相對較低,使其成為測試美國製 A16 的絕佳平台。這不僅是技術驗證,更可能是蘋果供應鏈策略的一大轉折。

應對關稅
蘋果尚未正式證實第 11 代 iPad 是否採用美國製 A16 晶片,但可能性極高。除了正在減產的 iPhone 15 系列,幾乎沒有其他產品適合搭載這些晶片。更重要的是,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指出,這是一步策略棋。面對 Donald Trump 政府可能重啟的高關稅威脅,使用美國製造的晶片或許能讓蘋果獲得豁免資格。這不僅保住 iPad 的利潤率,還能避免因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,對這款定位平價的產品來說至關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