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欄】Steve Jobs 離開 10 年 蘋果產品優劣與風格的改變

222400 per sheet of paper Steve Jobs handwritten job

Steve Jobs 離世 10 年時間,對於世界上有不少人來說,直到現在還是相當掛念 Steve,他帶來的改變,一次又一次,影響不同行業,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,他離開 10 年後的今天,到底蘋果有沒有跟隨 Steve 的理念?有沒有讓產品變得真正實用?現在就為各位數 10 年來筆者認為值得使用,及脫離 Steve Jobs 的產品。

Steve Jobs

值得使用的 iPhone 系列

1:iPhone 5

new 4 in iphone would call iphone 5se 00a

蘋果推出的 iPhone 5s 是一個極重要的里程碑,原因是它使用了 64 bit 的處理器,是世界第一款材用電腦級別處理器的智能電話,效能上比改變世界的 iPhone 4 在 CPU 上提升了 8 倍,GPU 上提升了 28 倍,同時間,將 Touch ID 加入在 iPhone 上,Touch ID 的方便,直到現在還是有不少人希望蘋果可以重新加入 Touch ID 到最新的 iPhone 產品上。

另外開始走向宣傳大像素,比多像素更好的相機設計,亦是蘋果到目前仍然停留在 1200 萬像素相機的主要原因,更大的像素,可以讓吸光量大大提升,讓成像效果更好,例如更多細節,更少雜訊及減少手震的情況。

2:iPhone 6

chinese student buy fake iphone 6 plus with 300 charge cycle 01

蘋果首次推出大顯示屏智能電話,雖然是脫離了 Steve Jobs 所說的 3.5 吋要求,不過其實 Steve Jobs 並不是一定堅持自己的看法,只要你可以說服他,他會馬上改變主意實行你的新想法,例如他過去堅持 MacBook Air 一定不能推出 13 吋以下的版本,因為 12 吋的 Sony Notebook 看起來太小了,但隔年就親自推出了 11.6 吋版本的 MacBook Air ,可見他的堅持,只是適用於該段時間,因為他的信念是:我會走到冰球將到達的位置,而不是走冰球滑行過的位置。

因此假設Steve Jobs 尚在人世,iPhone 6 的尺寸並不是一定不會推出的產品,反而 iPhone 6 推出的時代,正正就是智能電話開始取代電腦部份工作的年代,例如影片及資訊瀏覽,是款隨身個人電腦的產品,顯示屏變大,亦是時代即將走向的方向。

iPhone 6 系列推出了兩個版本,分別就是4.7 吋及 5.5 吋版本,讓用戶可以選購 iPhone 時,可以像電腦般,按自己的實際需要,購買適合的大小,原因是智能電話開始進入平穩期,購買新電話不再是最求新的功能,而是像購買電腦般,以硬件效能及設計作為主要的時代(有人可能已經忘記了,過去購買電話是貪圖新功能而已,因為沒有 App Store,只可以單靠廠商的自家軟件使用)。

3:iPhone X

force reboot iphone x 610x576 1

蘋果的 iPhone X 是蘋果追求電話的最終設計,M 字額只是目前尚未能解缺的 FaceID 準確度的技術缺點,各位可以看到,到目前最新的 iPhone 13 Pro 系列,或其它產品,都是追求著類似的全屏設計。(當然不需要 Face ID 的產品,可以使用更多更先進更吸引的全屏技術,亦是蘋果被批評的地方)。

iPhone X 最強的設計,就是為了可以在細小的機身中,加入更多不同的硬件,及更大的電池,使用了最新的雙層主機板設計,讓多出的空間放入更大的電池。

MacBook 系列:

MacBook Air 配 M1 

macbookair

MacBook Air 使用了 MacBook 12 吋的概念,在機身設計上繼承了其風格,同時間使用了耐用的剪刀式鍵盤,還有最重要的 M1 晶片的超強大效能,論整體表現,可以與 Intel 版本的最新 16 吋 MacBook Pro 配 Core i7 產品一決高下的性能。

配合價格相當吸引,在同價位的產品上沒有任何對手,更不要說因為 M1 的省電表現,讓 MacBook Air 的實用時間比 iPad Pro 更長,接近倍增的地步,危害 iPad 地位安全。

iPad 系列:

iPad Air 2 

ipad air 2 gold sale in china 00

蘋果的 iPad Air 2 是一款極為實用的 iPad 產品,效能表現相當高,同時間亦極為輕薄,加上電量亦可以使用 10 小時,價錢亦相當吸引,成為了當時最多人購買的 iPad 產品,沒有之一。

全新的顯示屏壓合式設計,讓顯示屏有「浮出來」的感覺,直到目前仍然在使用在最新的 iPad Air 身上。配合 A8X 晶片的圖像處理效能比上一代 A7 提升了 2.5 倍,筆者的產品因為被人破壞,才退下戰線,整體上筆者沒有任何投訴的平板電腦產品。

iPad mini 6 

ipadmini 6

全新的 iPad mini 6 使用了接近 iPad Pro 的全顯示屏設計,讓 iPad mini 可以走到最前,超輕薄的機身配上大顯示屏,還有強大的 A15 晶片,讓處理能力大大提升,同時間亦有相近的續航力,售價亦符合目前的水平,相當值得入手。

走錯方向的產品

MacBook Pro 15 吋配 Touch Bar 

macbook pro touch bar screenshot 00b

蘋果推出 MacBook Pro 開始加入了 Touch Bar,這個功能爭議巨大,有人相當喜歡,有人表示它的存在影響文字輸入體驗,不過最重要的缺點,並不是在於 Touch Bar,而是為了產品變得更薄,使用了穩定性及耐用度極低的缺點,在 Pro 系列產品中,影響專業用戶對蘋果的信心,雖然蘋果提供了免費鍵盤維修,但最後還是需要在新機重新用上剪刀式鍵盤,才能解決問題,亦讓新機比蝶式鍵盤的機身更厚。

MacBook 12 吋

iFixit 2016 12 inch MacBook teardown 800x516

MacBook 12 吋其實是一款不錯的概念產品,因為採用了無風扇的設計,主打輕薄為主的產品,不過時間上並不適合,缺少足夠效率的晶片,及超級脆弱的鍵盤,MacBook 12 吋成為了評價較差的產品,正如過去的 PowerMac 無風扇版本。

Mac Pro 2013

MacPro

蘋果的 Mac Pro 2013 版本,使用了當時相當創新的設計,圓形的機身,產品的硬件組合,及散熱設計都相當完美,亦是全在美國製造的,不過產品的優點就只有這些,缺點相當多,首先它無法升級顯示卡硬件,產品亦只是當年的中高階級別,同時間,SSD 擴充有限,接口亦只有6 個 Thunderbolt 2 及 4 個 USB 3,對於專業用戶來說,肯定是不足夠,即使推出的一刻是足夠使用,但不能應對不斷提升的處理需求,雖然 RAM 可以有最高 64 GB,不過專業用戶來說,這產品絕不適合用來工作。

它的設計方向,更適合一般的消費者,不過它的售價超高,讓一般消費者難以負擔,而在效能上無法滿足專業用戶,產品的定位高不成低不就, 間接導致這款產品,只是推出了一代就壽終正寢。

iPad Pro

ipadpro 1

iPad Pro 目前最讓人不滿的,就是其定位,雖然是效能強大,但面對 M1 的 MacBook 產品線,其高價的設計則讓自身的產品吸引力大大減少,沒有錯,它是目前最強的平板電腦,但亦是性價比較低的產品,沒有電腦的系統,但比電腦更貴的售價,可取之處,只是顯示屏表現相當好。

iPhone 6s 系列

iPhone 6s

iPhone 6s 系列為了加入 4K 影片拍攝,強行提升到 1200 萬像素,導致進光能力下跌,雖然有 A9 晶片的相機 ISP 幫助,不過攝影相片的能力,比上一代 iPhone 6 還要差,雖然機身使用了新 7000 系鋁合金提升了硬度,但對於用戶來說,整體升級表現最受影響的,就只有 Plus 版本的 2GB RAM。

iPhone 8 系列

iPhone8Plus iPhone8 water

蘋果推出 iPhone 8 系列,雖然使用起來是一款當代的旗艦產品,不過顯示屏、機身設計,都是使用了接近 3 年的設計,當然有人說使用玻璃機背是大改進,但整體還是一樣的,更不要說同時推出了 iPhone X,強大的對比下,iPhone 8 系列的存在變得可有可無,只是價格正常的 iPhone。

iPhone 12 Pro Max

iphone12promax 1

iPhone 12 系列整體改進其實並不錯,首先是新設計,新機顯示屏變得更大,機身更薄,不過正正因為這個原因,續航力成為了一個大問題,雖然 iPhone 12 Pro Max 的電量是該系列最大,不過仍然是比上一代的 iPhone 11 Pro Max 少,更不要說使用 5G 網絡後,帶來更大的耗電問題,讓不少用戶都需要關閉 5G 維持電力需求。

另一方面,蘋果在 iPhone 12 Pro Max 加入了更大的 CMOS,雖然可以大大提升進光量,理應提升夜間拍攝能力,不過蘋果卻不是提升同一曝光時間的相片細節,而是將大 CMOS 帶來的更多進光量,用作減少曝光時間上,因此它的表現在日拍及夜拍上,與 iPhone 12 其它產品相近,只是低光下的夜間模式使用時間短一秒左右,其它實際表現差別不大,但因為 CMOS 變大,亦導致最短對焦距離變得更遠,讓電話相機拍攝,在特寫風格上的表現大大下跌,問題直到蘋果在 iPhone 13 Pro 系列上,加入了微距相機才能解決,整體表現不如 iPhone 12 Pro。

結論:Tim Cook 是一個商人 不是創新者

Tim Cook 1

Tim Cook 上任後,為了創下業績,證明自己是有資格成為蘋果公司的 CEO,在各產品的設計上,不斷走上奢侈產品路線,產品「綽頭」為主,看到蘋果的廣告,由過去的「平實、概念」風格,變為現在的「浮誇、花巧」,雖然在蘋果的銷售量,可以向股東交待,但產品的設計,不再是盡可能實用,盡可能將最實用的硬件加入到產品內的時代。

(單是 Touch ID 在 iPhone 上的體驗,絕對比 Face ID 優勝,電源鍵結合 Touch ID 的技術是已經完成。更不要說 USB C 早就可以使用在 iPhone 上,就是不換上去 iPhone 13 系列中。),可見 Tim Cook 是一個商人,並不是科技人,的確他讓蘋果公司賺到天文數字的收入,不過亦讓外界對蘋果失望,因為產品技術到發展的樽頸位置,消費者是知道的,但還是有多個地方是可以改進的,而正正蘋果就是有技術,但要劑牙膏。

加入本站 WhatsApp 頻道最新限免情報立即知。

全新本站官方《限時情報王》 iOS 版 登場。限免已完結?不想錯過重大限免應用,可到本站追蹤 Telegram 頻道FacebookIG